中经记者李静北京报道
只需动动嘴,点外卖、打车、订票等实用功能,正从科幻场景走进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中国经营报》记者观察到,在刚刚过去的9月份,多家互联网大厂陆续推出了本地生活类AI Agent(智能体)产品。
例如美团近期推出其首款AI Agent产品“小美”App,不仅可以用于AI外卖下单,还可以用于餐厅推荐及其他本地生活服务。在2025京东全球科技探索者大会上,京东集团CEO许冉则用新开发的数字人智能体“万能博士”演示AI点外卖功能。其间,她为现场观众点了100杯咖啡,过程中险些公开个人支付密码。
滴滴App也在国庆节前更新版本,新版本中开启AI打车功能公测。用户只需口头说明需求,比如目的地、偏好车型等,平台便能自动匹配符合需求的车辆供用户选择。
不过,目前美团“小美”、滴滴AI出行助手等产品仍处于公测阶段,仅对小部分用户开放体验。
美团方面对本报记者透露:“‘小美’计划本月内(10月)会放量公测。”到时候,将有更多用户能通过语音指令,让AI完成外卖下单。
动动嘴AI帮我干活
想效仿许冉用语音让AI点外卖,需先下载新App“他她它”。该App首页直接展示数字人智能体“万能博士”,用户语音输入“帮我点一份肉夹馍”,系统便会筛选出定位周边提供肉夹馍的三家店铺。页面将清晰呈现各店外卖套餐的具体产品、价格、推荐理由,以及门店名称、位置、起送价和距离。
在记者选定餐品后,AI发现所选内容未达该店起送费,随即自动凑单,在肉夹馍基础上增加一份炸鸡薯条。确认订单后,系统会跳转至京东外卖付款页面,手动输入支付密码即可完成线上支付。
美团“小美”同样是一款独立App,其AI点餐功能与“万能博士”相近。当记者在两款产品中下单同一家餐厅的同一套餐时,“小美”会温馨提示“本店口味略偏清淡,确认是否OK”,并将备注内容规整到指定位置,同时还会主动使用优惠券。此次下单中,“小美”就自动用了美团外卖18元神券。
在支付环节,“小美”同样需手动输入密码,不过系统会弹出提示:“开启极速支付,确定下单后,无须输入密码和选择支付方式,小美将自动完成支付。”
与前两者不同,滴滴AI打车功能直接内置在滴滴App内。用户将App更新至最新版本后,在目的地栏搜索“AI叫车”并输入口令码,就能体验AI出行助手“小滴”。
记者用语音提出需求:“现在帮我打一辆车,到北京西站,要求空气清新,服务态度友好。”AI出行助手“小滴”随即根据需求匹配出两辆车,页面显示需求匹配度、司机距离、所需时间、车型及预估价格,同时提示“已经锁定车辆,请在50秒内确认”。此外,“小滴”页面还设有提示卡片,帮助用户快速上手使用AI“小滴”。
据AI出行助手小滴的相关负责人介绍,“小滴”支持语音与文字两种输入方式,会结合时间、路况等实时信息,整理出最多3个匹配用户需求的车辆选项,待乘客手动确认后,再通知司机接驾。
“以往叫车要先输入目的地,再从快车、出租车、专车、特惠快车等品类中挑选。而AI出行助手‘小滴’改变了这一模式,先‘听懂’用户需求,再依托滴滴丰富的车辆与司机资源,就近匹配更贴合用户期望的方案。”上述AI出行助手小滴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公测期间建议乘客尽可能细致地描述需求,比如“希望安静一点”“想坐新能源车或油车”“更实惠一些”等。需求描述越具体,“小滴”的匹配就越精准,同时“小滴”也能借此持续学习、不断优化。
这些本地生活类AI Agent产品均具备多元功能,并非单一工具。
例如,美团的“小美”不仅能外卖点餐,还能提供餐厅推荐、订座、导航等本地生活服务。
京东的“他她它”定位为数字人万能助手,其中的“万能博士”不仅能点外卖,还可以查天气、聊财经等,同时“他她它”还支持用户自己创建智能体,另外用户还可以把“他她它”装进智能设备中,如机器狗、AI玩具等,给这些硬件设备赋予灵魂。
滴滴的AI出行助手“小滴”还支持预约叫车、查历史订单等功能。
事实上,布局此类AI Agent产品的不只是本地生活服务类互联网公司。AI眼镜厂商Rokid、大模型厂商智谱AI推出的智能体AutoGLM,同样能协助用户完成本地生活领域的外卖下单、打车、订票等决策类操作。
走出概念验证阶段
“目前AI Agent在本地生活领域已走出‘概念验证’,进入‘小规模公测+头部平台试水’阶段。”萨摩耶云科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郑磊对记者指出。
上述AI出行助手小滴的相关负责人进一步指出,让AI完成叫车、实现完整出行流程,为用户提供更便捷、个性化且安心的出行体验,这与多数AI Agent仅做信息收集、整理、获取定位有明显区别。
“小美”产品负责人也向记者介绍:“‘小美’真正的技术难点,是如何让AI像真正的人一样,聪明地处理各种生活需求。”
简言之,本地生活领域的AI Agent,不仅要准确理解用户意图,还需在对应的本地生活软件内直接执行用户指令。
“在‘小美’的‘大脑’里,我们其实训练了一个聪明的‘总调度’和一群各有所长的‘执行专家’。”上述“小美”产品负责人解释道,首先AI小美需要理解人的需求,“总调度”能够理解用户的高度个性化表达,比如用户简单的一句“再来一单我常吃的”,背后需要精准识别和提取用户的真实偏好,并结合“执行专家”反馈的店铺打烊、库存变化等现实状态,规划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小滴在充分理解用户需求后,需要操作复杂的交易系统,和线下生态产生链接,这些对模型的准确度、稳定性、可解释性等,都有更高的要求。”上述AI出行助手小滴的相关负责人说道,精准地理解用户在打车场景下的需求,对出行场景进行定制和优化,才能让复杂的操作流程转变为用户“一句话个性化叫车”的丝滑体验。
在执行环节上,AutoGLM提供的方案是跳转到具体的软件App中进行执行。“而‘小美’没有选择需要反复跳转页面的‘导流’方案,而是选择了更难实现的对话内‘闭环’方案。”上述“小美”产品负责人表示,这种做法其实是真正做到了从用户需求发出到最终执行都在端内闭环,以保证更高的交互效率。
京东的“万能博士”选择的方案和美团“小美”类似,用户点外卖的执行也没有进行转跳页面。滴滴的AI出行助手“小滴”更是直接在滴滴App内运行,理解用户需求后直接可以在产品内执行。
北京市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对记者指出,本地生活领域的AI Agent跨越实验室阶段,进入规模化公测与垂直场景深度适配期,背后与多模态大模型、边缘计算、端侧AI、RAG和知识增强技术融合的快速发展密切相关,这些技术使AI Agent具备跨模态感知、本地化运行与私有数据整合能力。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补充道:“今年AI Agent能在本地生活领域陆续开启公测并有望落地,背后有三大核心技术推动力。一是大模型的推理能力与多模态理解能力显著提升,让AI Agent能更准确地理解用户意图并执行任务;二是本地生活平台积累了丰富的服务资源与数据,为AI Agent提供了落地的‘土壤’;三是用户对智能化服务的需求持续增长,直接推动了AI Agent的商业化进程。”
大规模应用还有哪些坎?
尽管不少本地生活AI Agent已开始走进大众生活,但多数仍处于测试阶段。
从产品推进节奏来看,京东的“他她它”虽已上线各大应用市场,但从苹果应用市场数据来看,评论数仅100多条;美团“小美”在苹果应用市场的评论数也只有100多条。这与豆包、元宝、kimi等AI助手超10万条的评论数相比,用户关注度存在明显差距。此外,美团“小美”与滴滴“小滴”仍处于公测阶段,需专属邀请码才能参与体验。
上述AI出行助手小滴的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目前仍在测试阶段,我们还在持续收集用户有关小滴的各类反馈,不断优化和迭代产品体验,进一步探索如何更好地满足用户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对于美团“小美”为何并没有做成镶嵌在美团App里的AI新功能,上述“小美”产品负责人表示:“我们要做的不是‘美团的AI功能’,而是一个真正服务于‘人’的AI产品。”他同时提到,“小美”正式立项至今仅半年,作为公测产品仍有完善与成长的空间,并计划于本月(10月)扩大公测范围。
除产品推进节奏外,技术瓶颈是当前更核心的挑战。
“当前最大的瓶颈还是在模型能力上。小滴的服务场景对精准度、稳定性、‘聪明程度’都有更高标准。”上述AI出行助手“小滴”的相关负责人举例,比如模型对时间的模糊理解(如“差不多3点多一点”)、对空间地理的认知(如“天坛门口对面”“西安机场在咸阳”),这些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在郑磊看来,AI Agent在本地生活已从“能用”走向“敢用”,但仍需跨越复杂语义、跨平台协同与实时履约三大门槛,才能达到好用水平。
相比其他场景,本地生活场景对AI Agent的要求更高,落地难点也更多。首先是实时性和准确性,本地生活服务涉及用户的即时需求,如外卖点餐、打车等,这些要求AI Agent能够快速响应并准确执行任务。
上述AI出行助手小滴的相关负责人则对记者坦言:“模型当前都需要一定思考时间,大众用户对AI产品延时的接受度,是目前面临的较大用户体验壁垒。”
其次是用户在本地生活场景中往往有多样化和复杂的需求,AI Agent需要具备较强的多轮对话能力和上下文理解能力,以提供个性化服务。
记者在使用AI点外卖的体验中也有类似的感受,AI在多轮对话中,有时候并不能准确理解用户意图并进行下单,不过在订单确认环节AI可提供修改订单的功能。
“服务链条长、协同难度大,是AI Agent在本地生活领域面临的另一个难题。”柏文喜认为,本地生活服务涉及多个环节和商家,AI Agent需要与多个系统和平台进行协同,增加了落地的复杂性。
除了技术上的难题,AI Agent面临的数据隐私和安全问题也更加突出。在本地生活场景下的AI Agent,需要获取用户的账号、位置、支付等敏感数据。王鹏指出:“敏感数据滥用风险,会引发用户信任危机;同时,AI自动决策的透明度不够,也可能引发用户对路线选择、合作方利益的质疑。”
(编辑:张靖超 审核:李正豪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