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记者 封莉 北京报道
晨曦微露,大安山的鸟儿还未完全苏醒,北京森林公安分局京西派出所民警王广彬和他的同事就已经踏上巡山的道路。这是他在岗位上度过的第5个国庆节。
当大多数人在享受假期时,这群身着藏蓝色制服的森林警察正穿梭于北京的大小山林。国庆期间,北京市公安局森林公安分局民警全员在岗,用脚步丈量每片林区,为北京森林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筑起安全屏障。
与此同时,随着候鸟迁徙季的到来,北京森林公安部门的工作又多了一份紧迫感。北京正处于“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每年秋季,数百万只候鸟途经此地,而守护它们的重任就落在了这些“森林卫士”的肩上。
今年8月以来,北京警方按照公安部“平安原野—2025”专项行动部署要求,重点打击破坏野生鸟类资源违法犯罪,共办理涉鸟类刑事案件29起,查获及救助野生鸟类642只,查获非法狩猎工具126件。
山林间的“活地图”
“这片山林我们每天都会派民警巡查,每条路线、每座山峰、每条沟谷都已经印在了脑海里。”王广彬说,“国庆假期也是非法狩猎犯罪分子可能钻空子的时候,我们多走一步,野生动植物就多一分安全。”国庆期间,他和同事们每天都要采用步巡与车巡相结合的方式,沿着各个进山路线进行拉网式踏查,确保巡逻防控不留死角。
森林巡护需要敏锐的观察力,一个不起眼的诱捕笼、一张透明的粘网、一片被践踏的草地,都可能是盗猎者留下的痕迹。民警不仅要熟悉地形,还必须了解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规律。
“以前总以为当警察最重要的是抓坏人,慢慢才明白,预防犯罪与打击犯罪同样重要。”刚加入森林公安队伍的民警薛泽宇说。他们的日常工作包括森林防火巡查、打击违法犯罪、协同救助野生动物等,以守护辖区9000公顷内野生动植物的安全。
候鸟迁徙的“护航者”
10月的北京迎来了一年中最美的季节,也迎来了候鸟迁徙的高峰。红胁绣眼、黄雀、黄腹山雀等候鸟成群结队地南飞,一些不法分子盯上了它们,趁机架网、设笼捕捉。
“针对我们辖区的一些重点区域,基本上每天凌晨四五点就要进行一次巡逻排查,因为这是非法捕鸟活动的高发时段。”薛泽宇说。在日常巡逻中,森林公安民警需要紧抓“黄金时间”,主动发现那些企图实施非法捕猎的重要线索。同时,他们也会留意那些被困或者是受伤的野生鸟类,视情况进行妥善救助。
依托“平安原野—2025”专项行动,北京森林公安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加大对迁徙通道、候鸟停歇地等重点区域的巡逻查控力度,加强与行政部门、各家单位合作,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实现精准打击。
全民参与的“守望者”
“保护野生动植物不仅要靠森林公安,更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王广彬表示。今年以来,他们广泛开展多形式的防范宣传活动,深入社区、企业、学校等场所进行面对面宣讲,与媒体合作推出生动、新颖的宣传短视频,向市民普及野生动植物保护知识。
同时,北京森林公安部门还与野保志愿者、热心人士等群众力量建立联动机制,鼓励发现异常情况并及时举报。“现在我们有了很多‘民间哨兵’,一有风吹草动,马上就能知道。”王广彬说。
据了解,北京记录的野生鸟种已经从2021年的503种增加到目前的527种,4年时间新增24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秃鹫也在大安山地区重新现身。
对于森林警察而言,假期的意义在于守护——守护这片山林,守护万千生灵,守护首都的绿水青山。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用自己特殊的方式为祖国庆生。
(编辑:杜丽娟 校对:燕郁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