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记者 谭志娟 北京报道
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全国文化和旅游市场总体平稳有序。
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国庆中秋假日8天,全国国内出游8.88亿人次,较2024年国庆节假日7天增加1.23亿人次;国内出游总花费8090.06亿元,较2024年国庆节假日7天增加1081.89亿元。
全国出行数据也创新高。交通运输部10月9日发布数据显示,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累计24.33亿人次,日均3.04亿人次,比2024年同期日均同比增长6.3%,创历史新高。
同时,电影市场持续火热:截至2025年10月7日,国庆档票房突破17亿元,总场次超370万场,观影总人数超过4600万人次。今年以来的全国电影总票房已超2024年全年,呈现了中国电影市场的持续火热之势。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启铼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来看,国庆期间,电影与旅游等消费出现稳步增长,这是消费结构在升级。目前消费模式从围绕衣食住行为主的生存型消费逐步转向追求品质、体验和自我实现的发展型和享乐型的消费转变。”
潘向东指出,近年来,享乐型消费发展比较快,比如贵州的“村超”、江苏的“苏超”,以及湖南的“湘超”,这些都带动了整个消费市场的活跃。
公开资料显示,贵州的“村超”,是以榕江县各村寨为参赛单位,融合侗族文化(如侗族大歌、银饰、芦笙舞等),通过“体育+文旅”模式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记者注意到,今年各地红色旅游景区创新展陈方式和体验活动丰富,江西井冈山、陕西延安、湖南长沙橘子洲头、浙江嘉兴南湖等地游客云集,市民游客在参观旅游中涵养家国情怀。与此同时,丰收、中秋主题备受青睐,江西婺源县篁岭景区“晒秋文化季”、上海天文馆“月球漫步”广受欢迎,湖北省博物馆、沈阳故宫博物院举办中秋夜专场活动,吉林长白山景区推出“慢行赏秋”徒步线路。
不仅如此,非遗体验氛围拉满,江苏南京熙南里“百戏灯会”、安徽铜陵打铁花、河南洛阳龙门古街非遗吐火民俗等广受欢迎。北京举办第九届中国戏曲文化周,上演昆曲、赣剧、秦腔等精彩剧目。此外,科技赋能新场景新体验,深圳龙岗机器人主题街区、北京亦庄机器人主题餐厅和4S店、湖北随州银杏谷水幕电影等让游客感受“文旅+科技”的魅力。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8月份,文体休闲服务类、旅游咨询租赁服务类、交通出行服务类零售额均为两位数增长。与此同时,今年消费品市场也保持平稳增长,1—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3906亿元,同比增长4.6%。其中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668亿元,同比增长3.4%,环比增长0.17%,环比增速快于6月份、7月份。
展望未来消费走势,潘向东表示,预计四季度消费有望保持平稳增长,其中服务性消费会逐步发展起来。
(编辑:杜丽娟 审核:张荣旺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