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人寿新董事长任职资格获批 天津国资拟二次增资
2025-10-10 05:10      作者: 陈晶晶     来源:中国经营网

中经记者 陈晶晶 北京报道

保险机构“化险”有了最新进展。

《中国经营报》记者日前从渤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渤海人寿”)方面获悉,新一任董事长任职资格已获得监管批复,随着股权结构深度调整,公司治理正全面重塑。

渤海人寿方面向记者表示,2024年年末,天津国资完成对渤海人寿10亿元的首批增资,正式脱离“海航系”标签,迈入国资控股时代。

“近年来,尽管历史遗留问题给公司经营带来了诸多困难和挑战,但渤海人寿在风险化解过程中努力保持了总体经营的平稳有序。当前,随着股权结构调整、治理体系优化,实现国资控股的渤海人寿已获得了风险化解的重大进展,实现平稳落地。后续,天津国资股东还将进一步注资,以推进公司稳健发展、支持公司长远战略。”渤海人寿方面表示。

变更高管、着手二次增资

成立于2014年12月的渤海人寿是首家总部落户天津自贸区的寿险公司,曾为“海航系”险企,成立初期发展迅猛,后经营恶化,股权问题亦成发展短板,直至天津国资介入化险迎来发展转折点。

渤海人寿今年5月发布的2024年社会责任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年底,渤海人寿总资产为505.70亿元,公司整体纳税额逾5.5亿元,服务客户约170万人,累计受理客户理赔申请并结案逾60万件,满期给付金额超68亿元。

渤海人寿方面对记者表示,目前,公司正在推进国资控股后的二轮增资相关准备工作。通过补充资本,公司的净资产及偿付能力充足率将得到有效提高,整体抗风险能力及治理水平也将得到显著改善。

对于偿付能力日常管理,渤海人寿方面向记者介绍称:“公司不断优化资产配置的策略,并持续跟踪保险业务的结构与规模,以求充分识别、衡量、监控各项偿付能力风险;定期、不定期组织进行偿付能力压力测试,不断完善偿付能力风险的预警机制。”

本报记者获悉,随着股权变更,原监管老将寇江华已获批担任渤海人寿新一任董事长,目前兼任公司临时负责人。

根据工作履历,寇江华拥有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学历,属科班出身的金融专业人士,具备约18年的金融监管工作经验。自2000年8月进入原中国保监会工作以来,他在办公厅和消费者权益保护局等多个部门任职,从科员起步,逐步晋升至副主任、处长等职务,其中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监管工作经历约6.5年。

2015年至2017年期间,寇江华挂职天津市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2018年4月开始主职天津港保税区管理委员会副巡视员。之后,寇江华还曾担任多个相关职务,包括天津市滨海新区金融工作局党组书记、局长,以及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等。

此外,渤海人寿近期的高管选聘机制改革亦获得市场关注。记者了解到,渤海人寿总经理选聘工作正在推进中,同时还市场化选聘2名副总经理,分别分管保险业务渠道和战略企划、资本运营工作。

渤海人寿方面回应称,此次面向社会公开选聘2名副总经理,是公司落实市场化改革、优化治理结构、完善管理机制的重要举措之一,旨在引入对保险行业发展有深刻思考,同时具备丰富保险业务推动经验、较强战略企划和资本运营能力的高端专业人才,助力推动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

总部迁至天津空港

值得一提的是,渤海人寿官网发布公告称,基于公司整体规划和实际经营发展需要,公司营业场所变更至天津市空港经济区西四道168号融和广场。

对此举措,渤海人寿方面称:“作为首家注册于天津自贸区的寿险企业,此次总公司办公地址回归至天津空港经济区,不仅仅是职场环境的变化,更是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代表着渤海人寿在治理体系优化、管理机制变革方面迈出了里程碑式的步伐。”

据渤海人寿方面介绍,下一步将聚焦“金融五篇大文章”,深度融入天津港保税区“4+2+3”现代产业体系,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与重点产业,重点在京津冀产业协同、产品创新、科技赋能等领域输出保险能量,助力天津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建设。

业内人士分析称,这一战略定位与天津市的区域发展规划相契合。天津空港经济区作为天津市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对外开放门户,正在打造高端产业集聚区。渤海人寿总部迁至于此,或有利于更好地融入区域经济战略,获取政策支持和资源配套。

需要注意的是,随着股权优化和治理体系改革深入推进,渤海人寿正在拟定新的发展规划。

渤海人寿方面表示:“公司战略将聚焦四个‘重塑’:一是坚持党建引领,重塑治理体系。二是推动稳健发展,重塑资产质量。三是秉持科技赋能,重塑经营模态。四是优化资源配置,重塑人才生态。”

据介绍,在提高盈利能力方面,渤海人寿正从负债端、投资端、内部管理方面多管齐下,包括在保险业务方面坚持以价值为导向,在保持现金流和业务规模稳定的同时,深化业务转型,加快风险化解。在资金运用方面,健全风险防控机制、优化资产配置结构、加强投资能力建设,提高投资收益率;持续推进精细化管理,合理控制销售费用等各项成本费用,实现降本增效。

(编辑:李晖 审核:何莎莎 校对:颜京宁)